从车间到商场,消杀机器人 “上岗” 记
时间:2025-09-18
News Source:SOurce Occupancy To Be Provided
Author:CRystal

在公共卫生防护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,消杀机器人凭借智能化、高效化的特性,成为日常环境清洁消毒的 “硬核力量”。与疫情防控场景的应急应用不同,这类融合了自动化控制、环境感知与多元消杀技术的设备,正深度融入商场、工厂、实验室、幼儿园等各类场景,以精准、稳定的消杀能力,填补人工清洁的短板,构建起常态化的环境防护屏障。​

从技术原理来看,消杀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精准可控” 与 “多场景适配”。其搭载的激光雷达、视觉传感器与 SLAM 导航技术,能快速扫描环境并规划最优消杀路径,既避免重复作业浪费资源,又能覆盖墙角、桌椅底部等人工清洁易遗漏的 “盲区”。

消杀方式上,除常见的紫外线消杀外,还可搭载雾化消毒系统、次氯酸发生器等模块,根据场景需求选择物理或化学消杀模式。

例如在食品加工厂,可采用无残留的紫外线 + 雾化双氧水组合消杀,避免化学药剂对食材的影响;在电子设备密集的办公区,则切换为紫外线定向消杀,防止水汽损坏设备。​

在多元场景中,消杀机器人的实用价值不断凸显。在大型商场,它可在夜间闭店后自主开展消杀作业,通过预设路线对扶梯、休息区、电梯轿厢等高频接触区域进行全面处理,清晨营业前即可完成清洁,不影响正常运营。

在工业车间,针对生产设备缝隙、传送带等难清洁部位,机器人可通过灵活的机械臂调整消杀角度,配合定时消杀程序,保障生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;在幼儿园等对卫生要求极高的场所,其配备的人体感应装置能在检测到人员活动时自动暂停作业,避免紫外线对儿童造成伤害,兼顾安全性与实用性。​

相较于传统人工消杀,机器人还具备 “数据化管理” 优势。其内置的传感器可实时记录消杀区域、时长、药剂用量等数据,并同步至管理平台,工作人员通过后台即可查看消杀轨迹与效果,实现 “可追溯、可管控”。

同时,机器人可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,单日消杀面积可达数千平方米,效率是人工的 3-5 倍,大幅降低了长期清洁的人力成本。​

不过,消杀机器人的普及仍面临挑战:复杂地形(如楼梯、地毯)的通行能力有待提升,部分场景下消杀模块的切换效率需进一步优化。随着导航技术的迭代与消杀方案的精细化,未来它将更智能地适配不同场景,成为公共卫生防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 “隐形卫士”。